当下一词,几乎变成缠论的口头禅了。
当下怎么这么重要呢?
缠论使用当下一词,不但包含时间的含义,还包含形态学与动力学。
以贪嗔痴慢疑为合力的市场多空博弈,是在当下这个平台上动态地进行着的,行情自相似的走势也必然在当下产生、终结和转化。
技术分析的最终意义不是去预测市场要干什么,而是市场正在干什么,是一种当下的直观。在市场上所有的错误都是离开了这当下的直观,用想象、用情绪来代替。[J19]
而节奏也必然是当下的,因为买卖信号的产生是当下的,看不到进场信号你不能买,看不到出场信号你不能卖,这一切都是不需要预测的。
市场是不同合力呈现出来的规律特征,合力必然是当下的,合力的展开也是当下的。
市场所有的一切根本无法脱离当下这个平台而另起炉灶。
因此,缠论特别推崇,只有看和干!
—1—
当下
缠论反复提及当下,当下,到底当下该如何理解呢?
个人觉得,可从以下几点去挖一挖当下的深意。
1.当下的时间性意义。
当下最质朴的含义就是其时间的指向性,它指向当前此时,不是指向过去,也不是指向未来的一段时间。
虽然当下指向最近一段鲜嫩的行情,但交易者还是经常滑向过去。
留恋过去已经老死不在的走势,执着过去的看涨看跌观点,以致行情已经发生变化了,还固守着的老持仓头寸,玩刻舟求剑的游戏。
人容易把当下丢开,去预测未来尚不存在的走势,从而滋生出不合理的涨跌预期。
把单子抛进去,行情明明确确显示出不合自己预期后,还固守着一腔热情的侥幸。
注重当下是很困难的事,人不是滑向过去就是干涉未来。
不但行情在过去-现在-未来的时间上变化,人心也跟着时间轴来回刷动。
2.当下的平台性意义。
缠论让所有的走势都在当下观察平台上展开,当下是相对稳居不动的视角,人不动,而让行情走势主动轮番登台表演。
当下的平台有大有小,即对应着不同周期级别的大小。一分一秒是当下、一日一月是当下、一年一百年也可以说是当下。
缠论反复强调要先确定好级别。我们看行情必须先固定观察的级别视角,如果不确定周期空谈走势类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
以30分钟图表看到的走势和以日线图表看到的走势,可能是背向而驰的。
你看涨,我看跌,本来还想和你斗斗嘴呢,结果一了解咱俩看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走势。
缠论原文喜欢换挡看行情,从1分图上看1F的走势,看5F的走势,看30F的走势,看日线F的走势,只要当下视角平台一换走势类型就不同。
走势类型不同了,交易目标也变掉了。
随后买卖点及资金策略也要跟着调整,牵一发而动全身,交易就复杂了。
多级别联立,本身就可以看成一个当下观景台,一座多层的望江楼。
不理解当下,就无法彻底理解市场完全分类思想,也不能深刻地把握分段函数及递归函数引入的目的。
当下不是历史,一段段历史和当下的分段边界如果划清不了,市场完全分类思想只是一句空谈。
当下一词,不再简单指向一个时间段的朴素意义,它里面包含了生鲜而丰富的内容。
3.当下,超逻辑直观。
缠论中提出一种超逻辑的直观,直觉的明见性,类似盘感之类的东西,这和当下也有密切的关系。
缠论对这种直觉的境界有一段精彩至极的描述。
在某个阶段,你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,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走势连绵中,而当下的趋向,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,那时候,你往往可以忘记中枢之类的概念,所有的中枢,按照各自的级别,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,而真正的路只有一条,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。
说实在的,当有了这种市场清晰的直觉,才算到门口了。那时候,就如同看一首诗,如果还从语法等去分析,就如同还用中枢等去分析一样,而真正的有感觉的读者,是不会计较于各种字句的纠缠的,整体的直观当下就呈现了,一首诗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,你当下就全部拥有了。
市场上的直观,其实也是一样的。只要那最细微的苗头一出来,就当下地领悟了,这才算是对市场走势这伟大诗篇一个有点合格的的阅读。[J33]
直觉的明见性和大脑思考的智巧不同,它是不思而得的敞开无边际状态。
只要大脑一思考,不是脱离当下,走向过去或未来。
就是脱离了当下市场外境的整体全局可能性,进入了自己意识解读偏好的狭小认知境界,死看多空,不见行情的可能性变化域。
人的心寂静到一定程度,像澄净的水一样可以映照出风景,走势在当下心镜上顿现了。
所谓的寂静性,即是对应着此种状态。
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一看行情就懂了,立即知道该怎么操作,半秒种都不用。其实这种能力人人俱足,只是需要熟练开发罢了。
4.当下,以股悟道。
用心如镜地观察市场,只是一个证券价格方面的应用,如果扩大开去,这种观察智慧可以扩展到观察万事万物上去。
F学观察事物的角度,从时空上看,一个是和合性,一个变化性。当把这两个角度融合一起后,就变成一个相续的四维空间的观察图景。
就相当于用因缘和合与生灭变化,打造了一个统一的、普遍适用一切事物的观察平台,升华成一种观照万物的统一模式。
当下之所以份量如此之重,因为它足以涵盖万物,承载一切。
市场不过是其中之一,当下的意义沉降到这么一件具体而微交易行为上时,它的威力丝毫不减,而且还被赋予新鲜别致的独有内容:
缠论说炒股就是真正的学佛,佛怎么学?
必须在当下学。
—2—
缠论大厦的地基
当缠论形态学和动力学构建完后,缠论像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厦一样落成了。
接下来,在入住缠论大豪宅之前,得重新审视一下缠论的地基稳不稳?
如果自心中缠论的地基不坚实,令人心安的地基应该选在哪呢?
缠论地基在哪,和买卖点是不是100%安全的敏感话题大有内在关系。
缠论一方面认为是100%安全的,另一方面又认为是有风险的。
就从它两种观点开始,顺藤摸瓜,看看各自能通向哪里。
1.我们先从第一买点是100%安全的观点往下看:
这里必须强调的是,这三类买卖点,都是被理论所保证的,100%安全的买卖点。所谓 100%安全的买卖点,就是这点之后,市场必然发生转折,没有任何模糊或需要分辨的情况需要选择。[J21]
如此说来,第一买点就是绝对的,就是100%安全的。
只要学会了缠论,熟练使用缠论的三类买卖点,市场自然没有风险啦。
一笔足够长的钱+加上本ID理论的熟练运用=战无不胜。市场,哪里有什么风险?[J26]
如果市场没有风险了,还要止损干嘛呢?所以缠论说:
本ID理论,从来没有任何止蚀之类的无聊概念。有什么可止的?三大卖点,给三次机会,加上不同级别的,机会N多,你都没反应,等到缺胳膊少腿才去止蚀,那是有病,回火星去吧。[J86]
市场交易,不能完全建筑在或然上,这市场的绝对必然性,是交易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港湾。有人可能要反驳说,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。那么,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绝对性又是哪个上帝所保证的?[J21]
这样顺下去,无疑可找到一劳永逸包赚不赔的圣杯,这是典型的绝对性、确定性的、上帝式的思维。
缠论正是这样,一步步牵引着众人,膜拜了上帝。
2.我们再从第一买点不是100%安全的观点往下看:
本ID曾多次强调,风险对于市场是绝对的,任何时候都在风险之中。[J48]
缠论指出,任何一个位置介入,都存在风险,而且除非行情走出来了,否则即使最简单的均线系统,也没人能事先百分百地确认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吻。熟悉本ID所解《论语》的都知道,风险是‘不患’的,是无位次的,任何妄求在投资中的绝对无风险,都是痴心妄想。[J12]
还进一步告诉我们,第一买点和第二买点的风险在哪。
但必须指出的,并不是说这两个买点一定没有风险,其风险在于:对于第一个买点,把中继判断为转折,把背弛判断错了;对于第二个买点,把转折判断成中继。这些都构成其风险,但这里的风险很大程度和操作的熟练度有关,对于高手来说,判断的准确率要高多了。[J12]
为什么第一买点会有风险呢?
缠论给出了更深入的剖析:
而在任何一个走势的当下,无论前面是盘整还是趋势,都有一个两难的问题:究竟是继续延续还是改变。例如,原来是在一个趋势中,该趋势是否延续还是改变成相反的趋势或盘整,这样的问题在当下的层次上永远是‘不患’的,无位次的。任何宣称自己能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,就如同在地球上宣称自己不受地球引力影响一样无效,这是任何面对技术图形的人都必须时刻牢记的。[J17]
说白了,风险就是市场不可预测性导致的,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走势必然是延续还是改变。
若要继续问,为什么市场是不可以预测的?
因为市场是合力构成的,合力一变市场走势就变了啊。
而合力本身是没有一个上帝在背后预先能决定的。
更重要的是,基本面上的因素,也是合力的结果。政治、经济等等方面,哪个不是合力的结果?现在的世界政治、经济格局,就是众多合力的结果,一个国家里的就更是这样了。很多人一根筋思维,总是假设政策是一个上帝,是不需要合力的,里面没有各种利益的斗争,所有结果都如同一个预设的机器给出的。所有一般意义上精确预测的理论,实质上都是以类似的一根筋思维为前提的。
比前面这些更深刻的,站在哲学的角度,预测也是一个分力,就如同观察者本来就被假定在观察之中,所有观察的结果都和观察者相关、被观察者所干预,以观察者为前提,预测也是同样的方式介入到被预测的结果之中。正如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,任何关于预测的理论,其最大的原理就是测不准。[J68]
你看,若承认了第一买点不是100%安全的,是有风险的,就必须考虑止损了,就必须考虑不可控制的因素。
这样深入走下去,会进入不可预测的、不确定性的、相对的思维中去。
这个思维特点,不是别的,就是F学的根本精神。
它不认为存在一个主宰者的上帝,所有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,因缘条件没有了,事物就消亡,不是上帝预设其命运的。
等于说,缠论又返过头带领着众人,拜见了佛tuo。
接下来问题就大了。
3.是矛盾,还是圆融?
从第一买点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两种说法的分叉道路上,我们见到了两位圣人,那么该皈依上帝,还是皈依F陀呢?
学了缠论的交易理论体系之后,我应该把这美轮美奂大厦的地基,安放在确定性思维上,还是安放在不确定性的地基之上呢?
有人想兼容之,还说什么要圆融。
问题焦点在于确定性思维和不确定性思维,二者能够圆融地和谐共处吗?
万一两大思想根本是不相容的,我们心里驻扎着两大宗派,等到两大思想在我们脑子里产生厮杀对攻的时候,我该听谁的呢?
思想剧烈的撕裂和碰撞,必然会导致缠论大厦的从中间分崩坍塌。
两大思想的矛盾性,导致缠论学习者在使用缠论时,脑子里会发生内战。很多学缠论者就是在第一买点有没有风险这个地方,认识混乱。
思来想去,哦,只能怪自己驽钝,天份不够,是文科生。
正如《迷了歌》所唱的,是你自己天份浅,别赖缠主没指点。唉,都怪上天不疼咱,咋生个榆木疙瘩,还不挂榆钱。
缠论让不少学习者不但没有学缠得禅的法喜,反而对自己心生怀疑、看轻自己、哀叹郁闷,到了这份上是谁之过呢?
既然缠论的思想来自F学,强调贪嗔痴慢疑合力作用与形态的变化无常。
为什么就不能干脆承认,市场的本质是不确定的?
一旦你承认市场的本质是不确定的,把缠论的体系大厦从两大思想的交叉区,撤回到F学的不确定性思想之境内,就给缠论找到了立身之基本。
再使用缠论技法的时候,就把三类买卖点包赚不赔的想法彻底丢掉了,对盈亏结果也能欣然接受。
正是这么一点点位移,把拉满的弓,绝对的话稍微回撤一点点,留一点回旋余地,就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缠论这艘游轮才彻底脱离港口的羁缚,在股市不确定的大海里,遨游天际。
缠论精美绝伦的大厦,必须建筑在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上。
而不确定性,显然是当下的不确定性,不可能回到过去寻找它,也无法跳到未来寻找它。
故说,缠论的地基就是当下。
当下与不确定性同义。
不确定性是抽象之理,而当下是更容易观察到,体会到的具体境界。
—3—
缠中说禅
缠论全文对禅几乎没怎么说,又无时无刻不在说。
缠论思想源头里暗含着极其高明的顶层思维:变化性、和合性与寂静性。
这个顶层思维可以用在万事万物上。
市场不过是万事万物中的一个特例,当然也是适用的。说市场是特例,因为交易是无形无相的,从钱直接到钱没有中间环节。
加上图表趋势的变化比实业的流转周期要快得多,注定了炒股玩期货是一件特殊无比的行业。
任何一个行业做好都不容易,但从来没有像炒股玩期货对人的要求这么高。
不管市场多么特别,总归逃不出诸行无常的变化性和诸法无我的和合性,二者从时空的角度共同决定了市场的本质,不确定性。
我对缠论解读的最根本目的,是把缠论精美大厦的地基,明明确确地安放在不确定性上。
只有如此,才能将缠论其巨大的威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。
如果你觉得缠论是100%稳赚不赔的理论,就违背缠论根本的F学精神。
行文至即将终结,该说一说我理解的缠中说禅了。
缠者有三义,禅对缠言,亦有三义:
缠者第一义:中枢之缠。
有云缠者,价格重叠区间也,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;禅者,破解之道也。以阵地战为中心,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,大者,留之,小者,去之。
此缠者之义就是中枢的纠缠,多空双方攻守进退两难,走势晦昧不明。
若以禅破之,可比较进出中枢纠缠区的两股力量大小,结合三释而竭的敏锐警觉,一旦发生背驰信号即可果断离场观火,知乎止而身退。
缠者第二义:走势之缠。
走势类型纵横交错,缠如麻团。
大小级别的走势上下勾连,同级别3种走势类型此起彼伏,新旧更迭交替表演。图表轨迹如网如茧,如藤如蔓,交易者又作茧自缚身陷葛藤,贪惧纠缠手忙脚乱。
若以禅解之,纵横交错的走势遂即各复本位,次序井然。
以一顶一底、一笔一段、单双中枢及三类走势解之观之,任何一个走势都有各自的逻辑主线,若千灯共照一屏幕,光光互不相碍,竟是百势争呈,杂而不乱。
缠者第三义:人生之缠。
若世间有地狱,股票和期货市场即是。
身陷交易困境之人,身心疲惫精力耗尽,众里寻他千百度,反落下欠债无数,金钱债、时间债、健康债,人情债、亲情债,旧债未还新债不断。
既然明知炒股玩期货的成功者凤毛麟角,为何还纠缠其中?
若以禅对之,地狱即是天堂。
人随所遇而有所生,各人遭遇的种种境界无非是历境炼心,而炼心最甚者乱世莫过于战争,治世莫过于交易,此二事能陷人于困境险境,绝境死境,故杀伐贪婪和恐惧二心贼的力量最为刚猛。
若用得好,炒股便是人生最好的道场,或可实现财务自由,时间自由和心灵自由。
可以从禅这个高峰往缠这个山下看,采取以禅破缠的方式解读缠论。直观观照它,重取其意,淡化其言,得其心髓,丢其枝蔓。
千万别死在它矛盾两可的字句间、自由杂乱的章节里、精密晦涩的数学语言上、以及高深莫测的定义定理中。
—4—
破缠而出
我们一路艰辛从解构缠论体系,到裸露缠论的思想,最后再回到盘面上观察行情,看到的是新生于旧之死,旧死于新之生,生生不息,死死不已。
缠论到了此处,一个隐含至深的修心模式裸露出来了:向死而生。
如果你读不出这四个字,缠论实战的心髓就抓不到。
缠论的观察盘面的重心,它就盯着看这笔什么时候结束?
这个线段什么时候终结?
这个中枢什么时候出离?
这个当下的走势什么时候转向?
在三种走势生死交替、循环往复的演化过程中,它的视角就盯着当下的走势有没有发生背驰信号,如果有,第一买卖点信号就出现了,接着去找第二类和第三买卖点。
不思前后,专注处理当下,反正你旧走势的终结信号不来,我就不动。
信号出来我就动手,入场之后,如果走势的死亡信号不出现,我就不出。
我的买入是因为某个旧走势的死亡,我买入之后能够稳定持仓,并不是因为我心里期待着当下新走势的生,而是因为它的不死。
如果当下走势的终结信号来了,马上将要变成历史,我也毫无感情地抛掉它。
当下,才是我最关注的,且对当下的关注,是从死亡的视角审视它的。
缠论从死亡终结的角度设计进出场点,把持仓心理给基本清空了。
这和预测性的传统思路不同。
传统的持仓心理是当判断一个大概率的走势分岔路要来了,然后依此观点进场,依此观点持仓,人很难把心中的观点或预期甩掉。
你的内心必然有一个东西在,而且没法去掉它,一旦放弃这想法,持仓就立即失去理由。
类似刻舟求剑的情况一经出现,行情水流改变了,而你还坚持己见,不管把船上丢剑处的记号雕刻得多么精确,落剑时水势已经不在。当初的知见变成了执见,可能要遭受亏损的惩罚。
只要心有预测,心里会有一个执着的见解,有执见就与道相悖,怎么可能达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呢。
使用缠论的思考模式久了,日常的炒股玩期货,如同进行空观的练习,这是入禅得道,明心见性的必修功课。
缠论就是禅论,炒股票就是真正的学佛。
表面上是教人学炒股的,暗地里是引人入佛道的。
只不过学缠者多,入禅者少,缠论只读得个半部。
能真正明白缠论之意者,也不可沾沾自喜,敝帚自珍。
盈亏事小,修心为大,不可本末倒置。
谈及市场与人生,缠论亦高声疾呼不能以生命为代价,痴迷在技术里变成交易机器,亦不能试图躲进山林远离金钱五浊尘世。
须学莲花之出淤泥,于污浊中见清净,于束缚中得真解脱,得大自由。
缠之所指,禅之明月。
禅以缠显,缠中说禅。
破缠入禅,出禅无缠。
缠中说禅四个字,大约如此矣。
最后的话
交易是一场艰深的修行。
一个人要想精通某项技能,不能止步于半吊子水的中间水平,他必须深入至微和至大这两个人迹罕至的极端点,还要把它们弯曲成圆环。
精深幽微和宏大旷远本是一线之隔,但它们不是永远无法沟通的天才和傻瓜之间的一线之隔,它们是两条大江大河被一线隔开着,通融了这一线,死水就活了。
缠与禅,正是这至大与至微。
2022.03.28雲奎
本文来自巅峰缠论:https://www.clpeak.com/,转载请注明来源!
评论